《商業周刊》回收酒矸變藝品 打進101通路

《商業周刊》回收酒矸變藝品 打進101通路

你曾想過家裡不要的燈管、酒瓶或舊手機上的面板玻璃,最後都去了哪裡?答案是全台最大的玻璃回收商:春池玻璃。

包辦全台7成市場

堅持「一輩子只做一件事」

春池玻璃位於新竹市香山區,董事長吳春池打從16歲就在當地的玻璃工廠當學徒,收玻璃50多年,囊括全台玻璃回收業近7成市占率。

「我每天撿半小時,一個月就可以增加60塊收入,」排行家中老大的吳春池自幼為補貼家用,從沒有人要做的生意起家,如今竟能滾出5億年營收。

吳春池在1970年正式成立春池玻璃,把回收事業企業化。

每年台灣玻璃回收量約15萬公噸,相當於3億支容量600CC的酒瓶,春池就回收其中約10萬公噸廢玻璃,經分類、去雜質、壓碎、研磨等處理,賣給台玻等大廠,或投入建築、工程、藝術品使用。

但回收玻璃看似簡單,又是毛利很低的產業,春池是如何建立競爭門檻,做到全台第一大?

不看成本,只想客戶

自組車隊服務,全年無休

如何「收」便是第一道難關。

不像其他業者選擇和運輸業者合作節省成本,春池從服務客戶的角度思考,自建30輛車隊,每天24小時全台跑透透。若客戶窯爐出問題,即便半夜,它第一時間就得出車回收處理,每月光油錢就200多萬,也因此和台玻、康寧等玻璃大廠建立緊密關係,成為其最大回收商。

搞定回收環節,再來是分類。春池設法用自動化解決碎玻璃不好分揀的問題。

升級轉型》產線自動化

開發分揀系統效率快10倍

吳春池兒子、春池玻璃第二代接班人吳庭安,從小常到工廠打工,跟父親一起撿玻璃,大學念的是資源工程,之後到英國劍橋大學攻讀工業管理,成為推動老公司轉型的關鍵人物。

春池在他帶領下,花3年時間斥資近億元,自行研發一套自動分揀系統,當產線上出現碎玻璃,攝影鏡頭便會自動判別其顏色、材質,依據不同種類加以分類,一小時可分揀10公噸玻璃,效率比以前高10倍以上。

春池的轉變,其實來自於危機。

多角化一》製成藝術品

新收入來源,賣進桃園機場

4年前,春池回收大量的面板玻璃,但因面板玻璃難以做成原料賣給玻璃廠,只能用來鋪路。短短10個月就累積4萬公噸的庫存,卻不易換成現金,還得向銀行借貸5千多萬,維持現場營運。

這並不是春池第一次遭遇危機。1990年代末期,中國玻璃廠削價競爭,新竹玻璃廠幾乎快倒一半。於是,吳春池開始投入藝術品研發,陸續打入台北101、桃機等通路,成為一筆新的收入來源。

4年前眼看危機再次來臨,吳庭安決定替公司展開再一次轉型。

大學時,他曾研究發現面板玻璃具備耐熱特性,若經2次粉碎,研磨成和麵粉一樣細的顆粒,就可加入水泥,變成一塊塊環保磚。春池投資上億元研發,光量產就試了8個月,終於在2013年上市。

多角化二》做出環保磚

目前收入已占總營收25%

目前建材收入占春池25%年營收,不過負責銷售的台灣開發資材公司總經理蕭榮發表示,春池是建材業的新進者,建築師大多有固定合作的包商,如何改變這生態,是接下來的最大挑戰。

春池兩代人同心,證明即便是再冷門的產業,只要堅持下去、持續精進,總會走出一片天。

 

資料來源: 商業週刊

分享